《選錯系≠沒出息》別再只是「想」
大學最後一年正一步步走向人生第一個交叉路口,是直接進入職場?還是繼續升學?是許多人苦惱的問題…。
如果到了大四才發現自己選錯科系了,念了四年依然對未來毫無頭緒,怎麼辦?是不是只能接受打工人生了?
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這個主題,如果你正為這件事傷腦筋,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你少一點焦慮。
「唸完這個系,好像沒什麼出路,不知道畢業後要做甚麼?」
#這個科系不會成為我的職業
其中有位法文系的朋友,在就讀期間同時在連鎖服裝品牌打工,聚餐那天他很明確的表示自己在法文系裡找不到熱情,也對工作三年的服飾業感到疲乏,想要嘗試接觸咖啡廳的工作領域,卻擔心自己沒有經驗、對脫離舒適圈感到害怕,或是工作內容和自己所想的不同…,種種疑慮都讓她遲遲不敢做決定。此時其他人都紛紛提供想法,有的認為他應該繼續在服飾業累積工作經驗,未來說不定能夠往上升到更好的職位;有的則建議好好念法文,爭取未來出國深造的可能…,特別的是沒有人支持嘗試接觸咖啡廳這個選項,除了我。
其中有位法文系的朋友,在就讀期間同時在連鎖服裝品牌打工,聚餐那天他很明確的表示自己在法文系裡找不到熱情,也對工作三年的服飾業感到疲乏,想要嘗試接觸咖啡廳的工作領域,卻擔心自己沒有經驗、對脫離舒適圈感到害怕,或是工作內容和自己所想的不同…,種種疑慮都讓她遲遲不敢做決定。
此時其他人都紛紛提供想法,有的認為他應該繼續在服飾業累積工作經驗,未來說不定能夠往上升到更好的職位;有的則建議好好念法文,爭取未來出國深造的可能…,特別的是沒有人支持嘗試接觸咖啡廳這個選項,除了我。
#上路後,就會忘記害怕了
「為甚麼只是用腦袋想像,很容易對未知感到恐懼?」
大腦在思考的時候,會衡量這件事的利弊,有吸引人的條件,就會有嚇唬人的事件。因為還沒開始經歷,所以腦袋會自動對這件事無限延伸,無論是朝著好的還是壞的方向,但一切也都只是「想」出來的而已。以YC自己為例:不管是放棄學測,出國念書;還是經歷困境,選擇休學;甚至是下定決心開始寫作…,這些重大的決定,在踏出去前我也都有過掙扎和自我懷疑,同樣會對不同以往的生活感到擔憂和畏懼,但在深刻感受這份不安後,更明白一件事:
「為甚麼只是用腦袋想像,很容易對未知感到恐懼?」
大腦在思考的時候,會衡量這件事的利弊,有吸引人的條件,就會有嚇唬人的事件。因為還沒開始經歷,所以腦袋會自動對這件事無限延伸,無論是朝著好的還是壞的方向,但一切也都只是「想」出來的而已。
以YC自己為例:
不管是放棄學測,出國念書;還是經歷困境,選擇休學;甚至是下定決心開始寫作…,這些重大的決定,在踏出去前我也都有過掙扎和自我懷疑,同樣會對不同以往的生活感到擔憂和畏懼,但在深刻感受這份不安後,更明白一件事:
#不要甚麼都不做,更不要後退
必須承認,時間真的有限,沒有那麼多機會擦掉重寫,想清楚再下筆。別空著題目在那,更別一再反悔寫上去的內容,給自己多點信心,有甚麼想法就先嘗試看看,如果還沒有,做好當下,讓身體的行動帶領大腦思考,或許你就知道了。不要慌張,這不是百米衝刺,一步一步慢慢走,別摔傷了,穩穩地走向「剛好」。謝謝!*圖片來自Google*
必須承認,時間真的有限,沒有那麼多機會擦掉重寫,想清楚再下筆。別空著題目在那,更別一再反悔寫上去的內容,給自己多點信心,有甚麼想法就先嘗試看看,如果還沒有,做好當下,讓身體的行動帶領大腦思考,或許你就知道了。
不要慌張,這不是百米衝刺,一步一步慢慢走,別摔傷了,穩穩地走向「剛好」。
謝謝!
*圖片來自Google*
留言
發佈留言